电子信息工程(一本)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电子信息技术以其高度的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给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形成了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专业依托“光电子与通信”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亚龙等多个校企业联合实验室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专业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和2019年连接两届全国排名第19位并连续9年在江西省排名第一)、全国互联网+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人才培养,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省内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获教育部职教建设基地示范专业、国家级卓越中职教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2016年荣获江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评估排名第一,2018年入选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获得750万元财政专项拨款,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全省唯一入选)。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是“工学”大类各学科中涵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的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受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分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岗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围绕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设置电子产品设计和信号处理两个职业方向,学生进入大三时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实现横向分流培养模式;通过鼓励和选拔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企业项目开发、科学研究、考研训练,实现分层次、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2016年获得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全省第一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江西省高校青年骨干青年教师一人,达到相应工程师水平的“双师型”教师15名。整体师资队伍职称、年龄以及学历等结构合理,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性、实践性的特点,本专业构建了“三模块、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三大实践模块,三大模块有机结合,实现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式培养,同时以‘竞赛+项目’模式促进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面向全年级,分层次分级别大力开展电子技能竞赛培训工作,已经积累了一套成功模式,在省级、国家级电子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就业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毕业生可以到电信部门、移动通信部门、广播与电视系统、网络工程金百利国际手机版、电子类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还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从2014年开始招生,2018届毕业生就业大多在电子、通信相关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工作。另外约15%左右的学生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大学等学校攻读硕士。